学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场地器材设施条件的保障,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改革,更需要满足发展性需求。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学校体育发展要进入一体化的快车道,就需要充足的硬件设施保障。
1、场地的“合理规划”少不得
学校体育的发展,硬件设施场地面积大小是最难改变的条件之一,因此,就要在现有的场地规模中进一步做好合理规划。具体而言,一是重新布局,充分利用。由于一体化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所以,要尽可能地把布局不合理的场地进行调整,提高利用率。学校可以将可利用的空地都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大课间等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参与锻炼。二是整合改造,一场多用。为了提高现有场地的利用率,可以开展多个项目的场地,要尽可能地进行整合,如篮球场地进行一定改造,可同时满足篮球和新兴项目五体球运动所需。三是拓展新建,提高质量。在学校体育发展中,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包括原建新校、扩建分校、原校改造等都可以重新规划体育运动场地,以更好地满足一体化对场地的要求。
2、器材的“充实多用”少不得
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离不开体育器材的种类、数量与质量保障,否则,就难以顺利、有效地开展。经过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的调研获悉,体育器材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是种类不足,数量有限;有的是数量充足,质量不够;还有的是有量有质,但应用不多等。以上情况说明,目前学校体育的器材问题还较为突出。为了更好地促进一体化实施,学校体育器材配置需要更有针对性,器材的使用也需要提高频次。具体而言:一是更精准地配置,体育器材的配置需要充分考虑急需且常用的器材,而且要保证该类器材的质量;二是更有效地使用,要注重多样化活动的开展,强化一物多用的活动方式的开发。
3、设备的“适当配备”少不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体育设备也不断丰富和更新,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电子设备,为精准监测、精准评价、精准干预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监测体育课密度、强度的可穿戴设备,监测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体质健康人工智能监测系统等。不仅提供了相对精准的数据,还能节省大量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有了这些设备,有利于体育课程分层评价,如学段的知、能、行、健评价的“能”与“健”的测评,乐、动、会课堂的“动”的实际效果评价,运动能力等级评价中的时间、距离、成功率的评价等,都能够借助于这些电子设备得出更精准的评价结果。因此,学校体育发展也十分期待电子设备助力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