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语文组 > 教学资源

范文:论据选用及构思行文


时间:2025-07-01    作者:    阅读:


拒绝无益内耗,拥抱美好青春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竞争的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性,携手编织成一张细密的网,将追求梦想与面对现实困境的我们紧紧包裹其中。面对这一普遍现象,我们是一味拒绝,还是理性审视、适度拥抱?
诚然,精神内耗如同一剂毒药,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心理健康,又如同一把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我们前进的脚步。当我们过度沉溺于精神内耗中,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便会在这种内耗中白白流失,使我们身心俱疲,无法专注于眼前的任务和目标。长此以往,不仅个人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生活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于是,我们的梦想会在无意义的内耗中渐渐失去光彩,未来的道路也会愈发狭窄。所以,我们要拒绝精神内耗,像总书记心中的新时代好青年钟芳蓉、裴先锋一样坚定信念,像陈祥榕、谢小玉一样勇于担当,像陈晨、苏翊鸣一样务实奋斗。
然而,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精神内耗都视为洪水猛兽。适度的精神内耗却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有机会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的行为与决策,思考真正的追求与价值所在,从而为未来指明目标。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学会自我觉察,并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与独立,推动着我们调整心态,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握好“度”。一旦精神内耗跨越了合理的界限,便会让人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消耗中,无法自拔。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无益的精神内耗,保持健康的心态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或挫折就全盘否定自己。要认识到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成功与失败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与自己和解的第一步,也是减少精神内耗的关键。
其次,设定明确的目标与计划。清晰的目标能够为我们指明方向,减少在选择上的犹豫不决和焦虑不安。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每完成一步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动力。
再者,保持积极的社会互动与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分享生活的点滴,不仅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还能在交流中拓宽视野,学习到不同的观点和应对问题的方式。这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有勇气和力量。
“世界犹镜,你愁它亦愁,你笑它便笑。”让我们拒绝无益的精神内耗,以健康自信的心态拥抱生活,用坚定的步伐去筑梦青春,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重构作文
我们的生活,需要自由与自律
升格|微信zgcy156
在我们的生活画卷中,自由与自律犹如苍穹中的日月星辰,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壮丽而深邃的景致。因此,我们的生活需要自由与自律的和谐共生,才能抵达更加广阔的天地。
自由,乃是生活乐章中最绚烂的音符,它如同璀璨花火,点燃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激情与创造力。正如毕加索笔下的每一抹色彩,都是对自由灵魂的无尽颂歌;米开朗琪罗塑造的每一个形象,都是对自由追求的伟大表达;马斯克在科技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自由创新精神的极致演绎……在自由的天空下,我们每个人都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去选择契合自身的生活道路。自由,赋予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敢于梦想的勇气与无限可能,而失去自由,我们的生活便会失去方向,也就难以触及更广阔的天地与更深的梦想。
然而,自由并非无拘无束的放纵,它需要在自律的框架内绽放光彩。自律,作为自我约束的智慧,无疑是穿越生活浩瀚海洋不可或缺的航标。它使我们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能够像杨绛、叶嘉莹一样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使我们在纷扰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像钱学森、郭永怀一样坚守内心的信念与梦想,不为外界所动摇;使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能够像雷军、彭于晏一样持之以恒,直至成功的彼岸;更能使我们面对责任时,能够像陈祥榕、彭清林一样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的崇高内涵。
如此看来,自由与自律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对立面,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在生活中,既需要自由来激发创造力和活力,也需要自律来确保方向正确和行动有序。
那么,如何才能在自由与自律之间寻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呢?
这需要我们秉持一种智慧而审慎的生活态度,既要敢于追求自由,释放内心的激情与创造力,又要懂得用自律来约束自己,为自由划定边界。例如,学习上,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但需自律保证学习的时间投入和学习质量;规划上,我们可以自由设定目标和计划,但需自律推动规划的执行与落地;社交中,我们可以自由表达,但也需尊重他人的观点、感受和社会的规则;运动中,我们可以自由选择项目与时间,但需自律坚持,避免懈怠……
当自由与自律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时,我们将拥有足够的勇气去追逐梦想,也有足够的智慧去把握方向。这样丰富多彩、宽广无垠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向往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努力追求的。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