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语文组 > 教研活动

家校共育诵经典   红蕴书香承薪火


时间:2025-04-14    作者:    阅读:


家校共育诵经典   红蕴书香承薪火
——2025年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党建引领书香校园经典诵读大赛
2025年4月13日晚,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家校共育诵经典,红蕴书香承薪火”经典诵读大赛在致知楼五楼报告厅举行。活动由校党委和语文学科组共同组织,学生及家长代表共14组选手同台竞演,三百余名师生家长现场观摩。此次家校诵读活动,旨在深化家校协同育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伊始,常务副校长宋学军致开幕词。他指出:“经典诵读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家校共育是立德树人的根基。希望以经典为舟,穿越时空长河;以红色为帆,激荡时代浪潮。愿每个家庭都能在共读中收获温暖与力量,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经典滋养中成为有根、有魂、有志的中国人!”
 
宋副校长致辞
  红船领航处 初心照肝胆
舞台大幕在《可爱的中国》深情告白中徐徐开启,陈金兰等七位党员教师演绎方志敏狱中绝笔。当“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的希冀响彻全场,屏幕同步呈现现代中国繁荣与昌盛的实景,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令观众热泪盈眶。
 
《可爱的中国》
     2423班王雨晴等十一位学子与彭祝美等四位家长联袂打造《红船》,他们以南湖红船为背景,在《国际歌》的旋律中,用深情而诗意的语言描绘革命精神的永恒。
 
《红船》
389班李宇轩与家长杨颖的《英雄》,用慷慨壮美的诗词致敬民族脊梁与时代先锋。
 
《英雄》
家国同频时 明月共潮生
407班周子婷与家长尹海霞带来的《月光下的中国》,以柔美声线勾勒月华倾泻的华夏画卷。
 
《月光下的中国》
402班余冬梅家庭以《我的祖国》架起时空桥梁,在“高山巍峨,大河奔腾”的诵读中完成家国记忆的传递。
 
《我的祖国》
408班唐莉淳母女演绎的《七子之歌》,以泣血呼唤,唤醒对山河历史的铭记,“我要回来”的声声呼喊,传递着“澳门”对祖国母亲的深情归依。
《七子之歌》
 
岁月淬哲思 曙光唤新生
388班曾萌母女以《不朽的胡杨》展现生命韧性,“三千年不倒,倒而不朽”的胡杨精神,通过声音的力量直击人心。沙漠与胡杨的影像交相辉映,让观众仿佛置身戈壁,感受生命的顽强。
 
《不朽的胡杨》
403舒泽睿与家长丁丽以食指的《相信未来》传递出在逆境中坚守希望的信念,“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的呐喊点燃了直面困难的精神火炬。
 
《相信未来》
399班彭雯琪与家长向英朗诵《匆匆》,在朱自清的经典中感悟时光的珍贵。她们以细腻温润的声线,带领观众走进朱自清的时光长廊,引发观众对时间、生命的深刻思考。  
 
《匆匆》
 390班罗力杰与家长袁丽菊的《阳光的味道》,将充满生活气息的散文娓娓道来,“明媚的阳光”“清晨的鸟鸣”“飘散的干草香气”,温暖的声音中仿佛散发着阳光的味道。
 
《阳光的味道》
亲情对话间 文脉润无声
    393班滕昱菲和母亲毛爱滨,405班何佳骏与母亲罗铁英,两组家庭以不同方式诠释《致橡树》。无论是深情凝望,还是琴声与朗诵的和鸣,诉说着“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亲子之情。
 
 
《致橡树》
398班杨乐言与家长吴红梅的《是妈妈是女儿》,用母女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代人之间细腻而真挚的情感。母亲的爱藏在唠叨与牵挂里,女儿的爱藏在成长与理解中,敞开心扉的“告白”打动人心。
 
《是妈妈是女儿》
 
古今交响曲 薪火永相传
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从“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到“为将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382班和383班带来的《千年回响,诗话家国》通过诗词对话历史,展现家国情怀的薪火相传。
 
《千年回响,诗话中国》
410班张容母女压轴登场,《诗意中国》虚拟卷轴凌空展开,用诗意语言描绘14亿人笑容中的星辰大海。
 
《诗意中国》
从《可爱的中国》到《诗意中国》,这场穿越时空的诵读盛会昭示着:当经典文本遇见创新表达,当家庭教育融入生命记忆,那些写在文字里的智慧,便化作滋养现代教育的源头活水。家校共育的真谛,恰是在文化传承中完成生命的彼此成就。
 
表彰促传承 薪火续新篇
经综合评选,活动共颁发特等奖3组、一等奖5组及二等奖6组。副校长宋学军在总结中表示:“此次活动是党建与德育融合的生动实践,家校携手方能厚植文化沃土。”多名家长反馈,与孩子共读经典的经历“既是文化熏陶,更是心灵共鸣”。  
怀铁一中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书香校园”建设,推动经典诵读与家校共育常态化,为传承中华文脉注入新活力。
 
撰稿人:何慧兰  刘正辉
                                      2025年4月18日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