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铁一中高二下学期政治测试卷
时间:2019-09-21 作者: 阅读:
怀铁一中高二下学期政治测试卷
命题人:陈治耀 审题人:成满桂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写在答案页上。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50分)
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C.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D.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2.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矛盾凸显期”,因此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以此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B.意识由物质决定并反作用于物质
C.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因素制约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形式和状态 B.速度和水平 C.源泉和动力 D.方向和道路
4、以前,人们一遇大旱,就采取在龙王庙前烧香、祈祷等方法,求雨抗旱。现在人们再遇大旱,则是采取用人工降雨等方法抗旱。这说明:
A、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B、人民当家作主,精神面貌大改观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哲学对实践有积极的作用
5、多年来,一再有日本政要公然否认日本当年侵略历史的事件发生。这些日本政要的思维方法表明
①对同一客观事物人们会形成不同的反映;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③是否尊重客观事实是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基本因素;④停留在具体感觉阶段的意识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继“五个统筹”以后,中央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进行宏观调控的又一个举措,表达了中央试图尽快解决这个焦点问题的决心。促进中部崛起,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体现的哲理是
A.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B.要重视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7、“先进典型的经验值得推广,放到哪里,哪里就出成果。”这个看法
A.懂得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B.懂得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首提
C.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8.“人生仅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悬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无生命停止不前。”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坚持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B.人生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人生充满了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
9.“哲学要是不跟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句话表明
A.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是研究某个特定领域的,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C.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以具体科学为指导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10.我们应该这样认识物质概念
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11.人们的一切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而支配行为的意识,是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外界其他因素作用于人脑的结果。上述材料中的意识
①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其内容来源于人脑
③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④既包括感觉,也包括思维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鲁迅先生曾说:“穷人决无交易所折本的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不会种兰花,向阔老爷们一样…” 这段话表明
A.阶级地位不同,利益不同,对社会总的看法就不同
B.人的世界观决定人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意识
C.社会存在是不变的,但人的认识是可变的
D.人的认识结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
13.“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4.哲学的党性是指哲学的派别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指哲学的两大派别。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B.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决定的
C.是否承认意识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正确认识的
15.下列对联系的正确理解是
A. 人们可以把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 B.有的事物与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
C.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
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16.《淮南字.说山川》中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这句话说明
①因果联系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 ②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原因和结果是有严格区别的 ④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 下列选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观点
A.既看到“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又承认“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B.要学会“弹钢琴”,反对“胡子眉毛一把抓”
C.既承认有“近墨者黑”的可能,又肯定“近墨者未必黑”的道理
D.要善于纵观全局,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8.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不能搞行政命令,不能搞“—刀切”,切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这是因为“一刀切”的做法
①犯形式主义的错误 ②脱离当地的具体实际
③忽视不同矛盾的特点 ④背离本来的工作目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20.右边这幅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现实的
④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1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这是因为
A、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D、理想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
22.下列属于正确的说法是( )
A、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D、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论
23.人们之所以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是因为 ( )
A、人们的感觉器官有直接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B、规律是浮现于事物的外部和表面的
C、规律本身总是通过一定现象表现出来的 D、人有抽象思维能力
24.“抓好典型”、“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下述原理( )
A、矛盾普遍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特殊性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5.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原有的性质时,应该( )
A、控制事物量的变化,坚持适度原则
B、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
C、创造外部条件,促成量的积累
D、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第Ⅱ卷(主观题共50分)
26.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10分)
(1) 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 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
27.中央人口、资源、环境会议上强调:“切实做好计划生育、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工作,对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前进。
请运用有关哲理说明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9分)
28、2006年10月11日闭幕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贯彻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
试用哲学原理分析说明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性。(12分)
29、目前我国虽然实现了总体水平的小康,但各种社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此,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和谐、区域和谐、城乡和谐、人的和谐、生态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和谐等内容。其中最主要、最紧迫的任务是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建设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和形势、外部环境和历史机遇。要以客观规律为惟一指针,防止主观决策、领导意志和经验主义,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寻求社会和谐进步之路。
上述材料中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是怎样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10分)
30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34—35题。
材料一:
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天花,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记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到了16世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于是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接种人痘存在危险。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
材料二:
自禽流感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9分)